掌聲,不只是一種鼓勵,它還是一種對人生的積極的態(tài)度?鬃诱f,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伞W鳛樗枷爰业乃,尚且如此積極樂學,懂得從不同人的身上各取所長,何況我們?多給他人掌聲,多欣賞他人的優(yōu)點,不僅使他人受到鼓勵,我們自己也會在這一過程中,心靈得到凈化,心情變得愉悅。
掐指一算,擔任班主任工作已數(shù)年了。隨著時間的流逝,已漸漸磨平了棱角,教育的熱情也不如當年。每當國旗下講話時,臺上的老師講話激情澎湃,臺下往往采取“事不關(guān)已,高高掛起;事若關(guān)已,勉強應付”的態(tài)度,連結(jié)束時的鼓掌也是蜻蜓點水,稀稀落落的。一次偶然,某領導在一次會上幽默的將如何鼓掌進行闡述,他說:“鼓掌的正確手勢是左右手的大拇指和四指交叉,左手的大拇指對向他人,表示贊賞;右手的大拇指對向自己,意味著贊賞他人的同時也是鼓勵自己。”大家紛紛按照他的方法試了試,果然掌聲既響亮又有節(jié)奏。在坐的人也瞬間頓悟,這既是一種禮貌,同時也是尊重和給予大家的肯定。
掌聲,不只是一種鼓勵,它還是健康心理的表現(xiàn)。最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份對教師心理的調(diào)查顯示,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教師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。在管理班級和教學中,調(diào)皮的、習慣差容易犯錯的學生屢教不改,令教師非常煩躁;工作績效要排名,讓教師十分焦慮,教學評教與獎金掛釣,讓教師不禁嫉妒等等。為人師者常不忘對學生說,要調(diào)整心態(tài),以一種平和、積極的情緒面對學習和生活。但當局者迷,對于自己,我們往往又容易犯糊涂。其實,我們只要不忘多給自己和別人一點掌聲,多看積極的一方面,多投入一份熱情,我們就踏出了成功的關(guān)鍵一步。
掌聲,不只是一種鼓勵,它還是一種智慧。在一次學生會干部競選的會上,幾位同學對主席團干部一職展開激烈的角逐。其中有一位同學的表現(xiàn)很出色,當她說到精彩處時,一位與她競爭的同學竟然情不自禁地為之鼓掌,引得在場的所有學生和老師深受感染,跟著鼓起掌來,因為這位同學歷經(jīng)一段校外的勤工儉學后收獲頗多,尤其在正確處理人際交往關(guān)系和懂得什么是責任這兩個話題上闡述了自己的切身經(jīng)歷。她說到:“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,這是一種尊重;生活中我們要勇于去擔當,這是一種責任。生活就要大膽去挑戰(zhàn),敢于去嘗試,用心做事,友善待人,你一定能更受歡迎!币幌捳鄯嗽趫龅乃腥,最終向她伸出了橄欖枝。這就是鼓掌的智慧。
把掌聲送給別人,是對別人閃光點的肯定,善于為別人鼓掌,也是在給自己加油。因為,當你為別人鼓掌時,你會收獲更多。
【編者的話】劉玲是鄂東女子學校的老師,負責學生工作,是個勤奮而肯動腦筋的好同志,深受學生歡迎。她的這篇小文,雖然不是文學作品,但卻是她工作中的深切體會。她的這篇文章使我想起著名作家廢名在《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》中寫的故事。抗戰(zhàn)時期,廢名先生回到故鄉(xiāng)黃梅,在一個叫金家寨的小學教書。廢名先生除教國文外,還教自然。廢名先生教書有自己的理念,那就是以鼓勵為主。他在書中寫到一位數(shù)學老師,這位老師總是千方百計出難題考學生,以難倒學生為樂事。廢名先生對此深不以為然。在他看來,老師應該讓學生更多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,這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,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最有幫助的。如果讓學生動不動被老師的難題難倒,學生不能體會學習的樂趣,那學習還怎么進行呢?廢名的這個思想無疑是非常正確的,這在教育學上叫“成功教育”。我們做家長和老師的,最要緊的是引導,而不是制止。這與大禹治水有相似之處。大禹的父親老是堵,結(jié)果失敗。而大禹卻因勢利導,以疏為主,才最終治理好了水患。劉玲老師所說的掌聲,也是一種“成功教育”,這種教育方式,不僅能夠給別人以鼓勵,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快樂,帶來了自信,何樂不為?這個道理似乎不是所有人都懂得。今早在外面吃飯,一個奶奶送自己的孫子上學,也在小飯館早餐,不住聲地吼自己的孫子,這也不是,那也不是,弄得孩子很反感。這位奶奶顯然是不懂教育的。奶奶自己可能以為這是關(guān)心,殊不知這種所謂的關(guān)心背后恰恰是傷害。而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并不多,至少做到的人更少。這也是編者為什么要編輯這篇文章的原因,希望能夠給更多老師、家長一點啟示。